生态大兴“朋友圈”日渐扩大

劳动午报   2023-06-07 05:15:39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6月,一声鸟鸣,几声啁啾。大兴夏天的欢愉,因为出现在瀛海四义庄麦田里的棕扇尾莺而热闹起来。一眼望去,雏鸟在麦穗跳跃,雌鸟在捕虫喂食。展翅翱翔之间,尽览生物多样性的魅力。

据了解,大兴区目前除棕扇尾莺外,观测到野生鸟类211种。世界“极危”物种黄胸鹀、“鸟中大熊猫”震旦鸦雀等珍稀野生动物也纷纷在大兴区安家落户,生物多样性“朋友圈”日渐扩大,生态成果喜人。

近年来, 大兴区依托百万亩平原造林工程,科学设计森林景观,织密绿色空间。在坚持选择以乡土树种、长寿树种、抗逆性强树种的前提下,更多考虑为动物提供食源的苗木品种,比如栽植柿子树、山楂树、海棠树、珍珠梅、丁香等。为小动物们提供充足“口粮”,才能逐步建立起完整的食物链,增加生物多样性。

自2021年起,大兴区在平原生态林地块内建设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成为“常规操作”。截至2023年3月,共建设完成生物多样性保育小区31处,建设小微湿地46处共28372平方米,镶嵌在大兴区城乡各处的小微湿地,已成为动物们的重要饮水地。同时,大力提升森林景观和生态综合效益后,大兴区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旅客们”的安居乐土,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和分布持续增加。

大兴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持续拓绿增绿,大兴区推动新造林与原有零散绿地连通连片,畅通生态廊道,为动物迁徙提供生态跳岛,同时,实施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统筹推进污染防治、生态补水等措施,使森林与建筑相交互,自然和城市相融合。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大兴区将继续当好生态管家,推动全区绿化建设工作走深走实,形成森林与花海相依、落霞与孤鹜齐飞的“绿色国门”新形象。

□本报记者 孙艳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