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聚焦:古村换新颜一一美丽乡村游之四

江南时报   2023-04-28 16:20:48

四月底的一天,我邀请几对老年夫妻驱车前往被誉为“金陵古风第一村"的江宁区佘村旅游。从江宁东山城区向东行驶几公里,就到达群山环抱着的佘村。


【资料图】

进入佘村村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面积数百亩碧波荡漾的佘村水库。水库在田园和青山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亮丽,好象镶嵌在群山中的一颗明珠,佘村就座落在水库北岸。走过水库,依次是佘村的百亩梨园和百亩油菜园,每年三月是梨花和油菜花盛开的季节,一片片银白色的梨花和一片片金黄色的油菜花构成佘村最亮丽的风景线,是游客们打卡拍照的最佳地点。我们错过了这个赏花的美好季节,人人都感到非常遗憾。

虽然不是双休日和节假日,佘村的几个停车场都停滿了车辆,还有不少游客是乘坐公交车而来,佘村的网红热度可见一斑。我们下车后,首先沿着村庄的宽阔道路散步观景,欣赏着整洁美观、错落有致、特色各异的建筑群及民宿、洒店、商店等服务设施。我们来到位于村中心的九龙广场,这里有不少村民在摆摊设点,向游客销售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据说佘村以前叫龙村,因为村庄两则的山脉恰似两条飞龙,故而得名。后来为了避讳朝庭而改名为佘村。我们还步行参观了村庄周边的田园风光、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和漂流景区等。

从2016年开始,佘村启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依托自身深厚历史底蕴和丰富自然资源,不断提升村庄“颜值",丰富文旅业态,大力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约20多万人次,年旅游收入超2000万元,走出一条古村重煥新生的特色道路。

佘村是一座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元末明初,数百户佘氏居民定居于此。村内至今仍存留“古祠、古宅、古树、古花、古塘、古井、古窑"等七古历史文化遗存。该村最吸引人的是占地2600多平方米的潘氏古宅。据考证,清顺治初年,巨商潘恒才耗时17年建成潘氏住宅及宗祠,均为三进穿堂式高墙深院。建筑既有徽派风格,又融入南京地方特色,2006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随着年久失修,古宅部分房屋损毁甚至坍塌。

2016年,佘村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同步启动古宅、古祠的修缮工作。2017年,佘村提出以“传统村落风貌特质保护与文化激活驱动乡村整体复兴”的发展理念,加快恢复和补救消失的传统文化遗产。完成古宅和古祠修复后,以“汉服游园"形式对外开放。我们跟随一个旅游团队进入佘氏祠堂参观,这里成为佘村村史展馆。我们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着导游的介绍,对佘村的历史延续和特色文化及近些年发生的巨大变化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

接着,我们又进入佘氏古宅参观,这里古朴幽静、廊道幽深,婉转相通。看到连片的古宅建筑和院内的古树、古井和正在盛开的古花,我们仿佛回到了从前的岁月。走出古宅,我们来到村中的古塘“生铁塘"。一位热心的村民给我们讲述了这个塘的故事:当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为巩固其统一江山,严禁民间私藏武器,下令缴集焚毁,把残渣余铁堆在佘村的池塘里,故称"生铁塘"。

除了古宅古祠被保护传承,佘村的古树古花及古井等也得到了完好的保护。300年古枝牡丹和500年古柏现在仍然生机勃勃,粉色牡丹花每年谷雨前后准时开放。300年古井至今水质甘甜,仍有村民采水用水。通过七古资源挖掘,使这个曾经凋敝的古村重焕新生,吸引大批游客探古寻幽,成为佘村的“粉丝"。

为了破解乡村旅游难以留人这一最大难题,佘村在提升改造基础设施之后,又不断拓展新项目,开发新业态,着力实施旅游产业的配套工程。江宁区东山街道于2018年推出首届“佘村徒步季"活动,邀请各方旅友前来佘村休闲健身,欣赏田园乡村美景。佘村成为首批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和江宁区的乡村五朵金花之一,在市民心中烙下深刻的印记。与此同时,东山投资发展集团与村民共同打造古风`行其野佘村民宿群,让游客留下来,住下来。集团还倾力打造了佘村露宿基地项目,并相继推出华东地区最大山地自行车项目“江苏山地自行车训练基地"、南京首个夏日专业漂流项目“龙出没穿越漂流景区"、青少年产学研项目佘村“三讲农场"、蕊初咖啡书屋、春至茶馆等数十家集吃、往、购、游、娱为一体的乡村文旅全产业链,吸引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游客前往,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市场效益。佘村独特的古风雅韵和完善的产业配套,不但成为游客纷至沓来的网红村,也成为宜业、宜居、宜游的都市美丽乡村。

今天的佘村同时又成为村民们的幸福家园。由于佘村多产业的大力发展,村民的收入大幅提高。据统计,2021年佘村人均可支配收入4、1万元,大大超出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人均收入比十年前增加了近十倍。通到城区的公交车开到家门口,村民再也不用步行到几公里外去乘车。整个村庄绿树成荫、鲜花盛开,成为环境优美的人间天堂。美丽乡村建设以来,佘村2千多户籍人口没有一戸因建设而迁出,300多村民因旅游业兴起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参观完古宅古祠等七古遗存后,大家饶有兴趣的聚集在广场旁硕大的红色石榴雕像前合影留念,石榴下方书写着“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醒目标牌。红石榴雕塑成为佘村的最佳打卡地。据了解,江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全区居民来自46个民族。佘村行政村下辖13个自然村,戸籍人口2千2百多人,也是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屹立于村中心的石榴雕塑,是各民族大团结的生动体现,我们在这里受到了一次现实的民族大团结教育。

傍晚时分,我们恋恋不舍的离开佘村,大家一路上热烈地讨论着一个话题:是什么让一个藏于乡野的古村在短短的几年内脱变成古今交融的网红村、幸福村?大家一致认为,首先要归功于党的新发展理念指引和实施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佘村的巨变,只是我国千万个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宿影。同时还要归功于投资集团和专家们的精心规划设计,他们既重视了对传统村落风貌和格局的整体保护,保持了七古特色和乡村山水田林环境,同时又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融入时代特色,最大限度的滿足游客需求。佘村为古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和模式。

徐光献

精彩推送